莫让监控排污“电子眼”失明
本篇文章1042字,读完约3分钟
据报道,中国环保世纪银行在某省发现,投资数千万元安装的企业污水自动监控设备“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被称为污水排放监控“电子眼”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显得“盲目”,有的地方污水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已成为环保检查的“摆设”。
据了解,近4年来,某省已投入4600多万元在各省环保部门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线监控已被列为环保评估的目标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动监控系统目前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6月17日,中国环保世纪银行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污水净化公司发现,污水处理厂出口cod(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设备从5月23日至6月17日运行异常,记录数据完全失真。根据该公司的资料,自2003年4月以来,他们确保了100%的进水处理率和100%的出水合格率。但监测记录显示,该公司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在过去6个月中几乎每月都在维修,有些记录值超过了100毫克/升的省级排放标准,有些甚至超过了200毫克/升。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机器运行不稳定”。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被称为排污监控的“电子眼”。在自动监控系统网络中,环保部门作为中心站,实现了对各子站排污状况的实时监控功能。环保部门的技术人员表示,自动监控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在线网络将污水数据传输给环保部门进行实时监控。然而,目前监测设施的运行状况并不规范,许多因素会扭曲数据。目前,污水统计更多地依靠人工检测。
为什么投资几千万安装的企业污水自动监测设备成了环保检测的“摆设”?首先,企业本身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企业不“喜欢”安装在自己门口的“电子眼”。环保部门有权对超标排污企业进行处罚。但是,一些环保部门对此重视不够,管理不严。企业的自动监控设备出现故障,而环保部门却没有相应的措施来处理,这给了很多企业利用它的机会。另外,自动监控设备在质量、安装、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地方监控污水的“电子眼”变成了“显示器”。
我国自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对自动监控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虽然《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已经实施了近两年,但事实证明,一些地方无法约束企业的行为,河南省一些地方自动监控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令人担忧。因此,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依靠科技规范管理,制定更严格的自动监测管理办法,使环保执法部门更容易执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监测的数据将作为统计、排污许可和排放总量分配的重要依据,确保“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的顺利实现。
标题:莫让监控排污“电子眼”失明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15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电子产品巨擘的节能减排在行动
下一篇:EPAS认证项目超过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