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民企领跑优势遇挑战
本篇文章2150字,读完约5分钟
9月7日:在中国企业联合会9月3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由44家企业组成的“浙江军团”,以浙江地产集团为首,与去年的35家企业相比,在数量上取得了突破。
看看上个月底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上市企业数量已从去年的180家大幅下降至144家。
两个名单,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而后者都是民营企业。在“一增一减”的鲜明对比中,有哪些迹象和启示?连续13年“独霸”民营企业500强的浙商是否面临挑战和瓶颈?为此,记者昨天采访了浙商研究会常务理事杨一清,请他分析和解读清单中反映的产业形势。
列出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
绿城等九家浙江企业榜上有名
根据“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报告,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前三名。与上年相比,该榜单的准入门槛从去年的110.8亿元提高到141.99亿元,增幅为28.1%;5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36.31万亿元,增长31.6%;总资产达到108.1万亿元,增长18.4%;利润总额2.08万亿元,增长38.67%。在上市企业中,80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比去年增加17家,其中民营企业9家。
在500强企业中,有44家浙江企业入围,占8.8%。其中,杭州有22家企业,占浙江企业总数的50%;宁波企业8家,占18.2%;绍兴、温州、丽水、嘉兴和台州分别有6个、5个和1个、1个和1个。
在上市的浙江企业中,浙江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65分的排名再次蝉联浙江企业“龙头老大”。虽然排名从去年的52位下降,但营业收入从去年公布的1132.2亿元增加到1353.9亿元;吉利控股去年排名第二,超过万向集团,万向集团和杭州钢铁集团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没有上榜的绿城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542亿元的营业收入,改变了“低调”的形象,在浙江企业中排名第七,在中国排名第150位。然而,纵观房地产行业,万科作为《财富》杂志今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继续”并没有出现在这个榜单上。
列出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浙江民营企业数量连续13年排名第一
在8月25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144家浙江民营企业入围。
根据浙江省工商联的数据,这是浙江企业连续13年排名第一。杭州56家,绍兴26家,宁波18家,温州16家,台州11家,湖州7家,嘉兴4家,舟山3家,金华2家,丽水1家。
浙江省工商联表示,500强民营企业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一是规模迅速扩大,500强民营企业门槛(营业总收入)从上年的36.6亿元增加到50.6亿元;二是运行效率和效益全面提高;第三,制造业仍有绝对优势。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才匮乏是影响500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释
浙商的领先优势明显减弱
对于这两份榜单,浙商研究会常务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所副所长杨一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分析。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而后者是按民营企业排名的。两榜浙江企业的增减反映出浙江民营企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正在逐渐萎缩,曾经被世人耻笑的浙江商团的领先优势正在弱化。
杨一清表示,浙商作为全国工商联公布的500强民营企业名单,2006年创下了203家的纪录,可与江苏、山东、广东三省之和相媲美。但今年,仅江苏省就有118家民营企业上榜,远远领先于浙江省的144家企业。
“同时,结合浙江gdp优势不再,gdp增速连续十年下滑的现状,我认为浙商是时候放弃‘卫冕冠军’的心态了;尽管仍处于第一方阵,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与我们后面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
不管企业规模有多大,日子都不好过
与高峰期相比,为什么今年浙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落榜?这是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是宏观市场趋势?对此,杨一清表示,影响浙商“努力”的因素很多,现在不仅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大型民营企业也应该“同病相怜”。
“考虑到宏观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大型国有企业将更有利于获得政策支持、信贷指标、土地等资源。私营企业更有可能在政策和公平竞争方面遇到一些无形的障碍。这种情况近年来在许多领域都很普遍。浙江民营企业受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比兄弟省市更大。”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第一个提出浙商概念的人,杨一清说,浙商不得不承认许多先天优势正在弱化。
“这些优势包括决策灵活、效率高、产权清晰等。同时,民营企业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内部管理薄弱、人才不足、决策随意、核心竞争力弱等。当市场环境不好时,这些问题就成了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为此,他说,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现在在同一个市场竞争,有关政策,特别是实施细则,应该一视同仁,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支持和倾斜。对于民营企业本身来说,转型升级必须首先找到自己的路。
“例如,一家传统模特公司正在苦苦挣扎。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从自己的才能和技术投资中寻找原因,而不是盲目地向往热门的高科技领域;大跨度改造只适用于少数有一定储备、有勇气、能承担较大风险的企业。对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生存是硬道理”。只有先生活,我们才能计划如何生活得好。”
标题:访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民企领跑优势遇挑战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1612.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